玉美鋼都向西“新地標”逐級生長
玉美鋼都向西“新地標”逐級生長
發布日期:2021-12-27 08:20:49 來源: 瀏覽次數:
當年的運糧河沿岸沒有管網,缺乏污水處理設施,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向其中無序排放,臭氣熏天。如今,從惡臭撲鼻到無臭無味,從垃圾滿河到一干二凈,從雜草叢生到花香滿園,昔日“納污溝”正在發生翻天覆地變化,白鷺來了,垂釣者也來了……


施工前


施工后






施工前


施工后
近年來,鞍山圍繞“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”的目標,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推動全面振興、全方位振興、行穩致遠的重點項,優化整合生態要素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。加快推進南沙河、運糧河、楊柳河市區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成為鞍山市打好“藍天、青山、凈土、綠水”保衛戰,打造“紅色鋼都、玉美鞍山”城市文化主題場景,用文化演繹鞍山元素、講述鞍山故事、彰顯鞍山力量,著力推動融合發展的重點生態修復工程、人民安居工程。同時項目也是鞍山構建城市“一軸一帶,雙城多片”空間格局,向西帶動經濟增長,打造發展“新地標”的重要建設項目。
鞍山市南沙河、運糧河、楊柳河市區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(一期)PPP項目規劃總投資約3.2億,采用DBFOT(設計-建設-融資-運營-移交)模式。項目實施范圍為鐵西永寧污水處理廠四孔箱涵處至哈大公路橋,總長約11.5公里,主要包括建設完善河道堤岸,構筑生態防洪廊道;通過沿線污水截流、河道清淤、垃圾清理及配套管網建設等工程措施改善河流水質;通過修復沿線生態景觀,打造生態蓄水、生態凈化工程及人工濕地,改善沿河生態和居住環境,構筑自然山水與城市綠廊相融的生態景觀走廊。
鞍山市南沙河、運糧河、楊柳河市區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(一期)PPP項目規劃總投資約3.2億,采用DBFOT(設計-建設-融資-運營-移交)模式。項目實施范圍為鐵西永寧污水處理廠四孔箱涵處至哈大公路橋,總長約11.5公里,主要包括建設完善河道堤岸,構筑生態防洪廊道;通過沿線污水截流、河道清淤、垃圾清理及配套管網建設等工程措施改善河流水質;通過修復沿線生態景觀,打造生態蓄水、生態凈化工程及人工濕地,改善沿河生態和居住環境,構筑自然山水與城市綠廊相融的生態景觀走廊。


運糧河為太子河水系,源于玉佛山風景區,橫穿城市中部核心區,經鞍山經濟開發區向西至遼陽境內,鞍山市范圍內流域面積約為142平方公里,河長約16公里。正在施工河段,時常會有市民駐足,據他們回憶曾經的運糧河碧波蕩漾、魚蝦成群,兩岸大片農田養育了世世代代鞍山人民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能源過度消耗,運糧河成為了沿途城市生活、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的“排污河”。雨污混排、養殖糞污及生活垃圾匯入,致使哈大橋斷面水質持續為劣Ⅴ類,曾經風光旖旎的河變成了河道於堵、水質惡劣、植被稀疏、岸線與水際線單調、沿岸道路不連接、景觀和濱河活動場地缺乏的納污河、心結河。


自2019年11月項目建設全面啟動以來,七星鞍山項目在優勢技術、人才等資源要素支撐下,精心組織、科學策劃、精細施工。目前已基本完成河道清淤和治理、配套管網、生態蓄水與凈化以及道路等工程。按照整體規劃,項目下一步將開展監控、監測、道路亮化等工程的施工建設。

如今隨著鞍山項目工程建設的推進及完善,運糧河哈大橋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五類標準,氨氮濃度從2019年的1.83mg/L下降到2020年的1.35mg/L,總磷濃度從2019年的0.54mg/L下降到2020年的0.25mg/L,白鷺、野鴨等水鳥時有出現,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,降雨水體面源污染情況得到根本控制,呈現出“水清岸綠、魚翔淺底”的可持續治理效果。同時沿河區域經濟價值帶動明顯,沿岸居住、休閑環境極大改善,市民對流域治理滿意度顯著提升,經濟、社會和環境效益已逐步顯現。



2020年10月,遼寧省生態環境廳經過實地調研,充分肯定建設成果的同時認為,鞍山項目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和市場化手段,發揮社會資本專業性作用,不僅有效推進城市內河流域綜合整治,減輕政府財政壓力,還有效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,促進了投資多元化,實現了引資、引智、引制三大效果,為其他城市開展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提供了可借鑒模式。
下一篇:
上一篇:開工!陵城區干溝渠綜合整治工程煥綠色生機筑美麗家園